寧波興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社會責任報告
發布時間:2018-01-05 09:19:00 來源:興瑞科技編輯興瑞公司工會在上級工會的指導下,在公司黨支部的領導和行政的支持下,以服務大局、服務職工為根本,以創建和諧企業為主線,職代會職權得到較好地落實,民主管理作用得到發揮;以創建“工人先鋒號”和學習型企業為載體,職工技術比武和勞動競賽等“創爭”活動取得了新成果;以構建和諧企業文化氛圍為平臺,職工業余文體活動豐富多彩;以設立職工互助基金等為依托,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呈現新亮點。近年來公司工會先后獲得了全國工人先鋒號、省五一勞動獎狀、省“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和寧波市創建和諧企業先進單位、寧波市學習型企業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同時我們還有一批優秀的技術人才,曾先后獲得過慈溪、寧波、浙江等表彰的鄒杰、馮軍華、范百先等個人。
2013年3月,在市總工會指導下,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長張忠良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在全公司推行幸福企業建設試點。經過數年的探索,幸福企業建設已形成了一套由八大模塊86項活動組成的系統模式,通過人文關懷、人文教育、綠色環保、健康促進、慈善公益、志工拓展、人文記錄和敦倫盡分八大模塊的推進,由遠及近、由表及里地構建企業與員工的新型勞動關系,最終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一、基本做法
(一)實施人文關懷工程,拉近員工和企業的距離
在公司內倡導“家”的氛圍,不僅在工作、學習、生活方面給予員工最大的幫助,更要通過領導的言傳身教,在思想、行動、情感等方面給予員工家人般的溫暖。關懷舉措不僅限于員工本人,還包括員工的父母、子女,將愛延伸到員工的家中。一是建立午餐溝通會制度。自2013年3月30號開始,通過總裁、高管及部門級多層次的午餐溝通會,認真傾聽基層員工的心聲,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建立良好的干群關系。通過在就餐中的溝通,對員工提出的問題進行記錄跟蹤并整改。二是建立員工生日會制度。自2013年3月初起,每周四公司為員工安排生日會,在員工生日的這天,不僅讓大家感到家人的溫馨與祝福,也讓員工們感受到父母的艱辛,懂得如何去感恩、報答父母。至今已經有3500余人參加了生日會的主題活動。三是準媽媽幸福午餐。自2013年3月25日開始,公司為準媽媽們提供就餐關懷,提供專用包廂,吃飯不排隊,安排軟座以及專用餐桌,并享受專門的營養餐,公司每天給準媽媽們額外餐補。目前共有95位準媽媽參與,并有90位準媽媽已順利分娩重新步入工作崗位。四是關愛員工家屬。從2013年中秋開始,為關愛員工,為員工提供特色月餅。并在每盒月餅上附一封張總的感謝信還有一張公司廠慶文藝匯演的光盤。最后統一由快遞寄送至員工家中,截止2017年中秋僅慈溪區就寄出近10231份。每年公司還會邀請部分外地員工父母來公司參觀,體驗了解公司文化。從2014年5月17日開始,為了感恩員工家人為公司培育優秀的員工,公司每年都邀請10年以上老員工的父母到公司參觀訪問。張總不僅給每家每戶發放了慰問紅包,還發放了食用油、阿力果、軟底皮鞋等健康禮品。包括張總在內的共計有377個家庭的401位父母參加了次孝親活動。
(二)實施人文教育工程,統一企業和員工的價值觀
孝親尊師、善良樸實、敦倫盡分、樂于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透過圣賢教育,使員工找回做人的基礎,找回久遠的孝道和愛心,找到作為人何為正確,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而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夠擔當起自己在工作、家庭以及社會中的不同角色。一是建立經理讀書會制度。自2012年9月份開始,各區域的經理級管理者通過對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六項精進》等相關書籍的學習,每天以電子郵件分享各自的學習心得,并由總裁等高管對家書進行點評,定期以主題分享會的形式進行討論發表,不斷加深對稻盛經營思想的理解和實踐。二是推行傳統文化學習。自2013年11月9日開始,每周六在公司培訓室進行一整天的人文教育培訓,學習內容包括馬濤老師的《家和萬事興》和李一冉老師的《孝道》,學習最后由各小組代表結合個人的親身經歷發表個人的學習感悟?偛煤徒浝砑壱陨瞎芾碚呗氏葏⒓拥谝慌鷮W習,計劃分20批進行,所有員工參加都為帶薪學習,目前共有2320位家人參加了學習。三是舉行各類人文教育講座。從2014年3月8號開始,每年公司組織各類人文教育學習不少于4次,每次才加人數不少于千人。通過學習改變員工的人生觀
(三)開展綠色環;顒,讓員工與企業共同承擔社會責任
讓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踐行綠色低碳,實現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綠色銷售,同時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一是開展廢舊電池回收活動。從2013年10月16日啟動“人人參與環保 營造綠色家園”廢舊電池五舊換一新的活動開始,吸引了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截止2017年9月,總共回收廢舊電池12000余節,下發新電池3070余節。二是開展廢舊礦泉水瓶回收活動。從2013年10月17日,啟動了“人人參與環保,營造綠色家園”廢舊礦泉水瓶回收活動,至今為止已經回收了11300多個礦泉水瓶,做到瓶蓋和瓶身分離,全體家人都積極參與其中,為環保出力。三是開展低碳環保,綠色出行活動。為了保護環境,提高員工家人的身體素質。公司鼓勵開車上班的員工騎自行車上班,有174位員工報名參與了本次活動,并承諾一星期至少兩天騎車上班,四是開展擁抱春天,播種綠色活動。每年3月12日,在植樹節到來之際,為了提高全體家人的環保意識,激發員工愛護樹木的熱情,慈溪區的員工在公司內開展了植樹活動,五是以提案改善為載體,引領技術革新。長期以來,我公司始終堅持貫徹“引領行業新技術”的技術理念,大力外部引進、內部培養各方高技術型人才,發動全體人員進行提案改善活動,從該活動開展以來,至今已形成良好的群眾積極性及活動氛圍,從2013年開始每年提案總件數達3200多件,重大改善項目60多件。
(四)實施健康促進工程,提升員工身心健康
本著“上醫治未病”的理念,通過教育及健康關懷提升員工的健康意識,改善員工的健康狀況。一是建立健康體檢制度。每年度針對員工安排免費健康體檢,并對特殊崗位作業的員工安排專項體檢。讓員工了解到自己身體的狀態,能夠有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二是關愛亞健康員工。公司針對每年員工的健康檔案,對在體檢中存在亞健康的員工,通過外部聘請的專業醫學專家開展腫瘤預防專題健康、高血壓專題講座。讓員工們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識,遠離亞健康狀態,共有448人參加此次培訓。三是開展控煙行動。2014年4月3日開始,張總對每個部門的吸煙家人親自進行了戒煙活動的宣導。為了鼓勵大家戒煙,公司給參與戒煙的員工發放了阿力果作為獎勵,并承諾當年度成功戒煙的家人可以收到總裁特別禮物。家人們踴躍參加到此次活動中,截止2017年4月18日為止,共有324位家人加入到了戒煙的隊伍之中。
(五)開展慈善公益活動,引導員工發善心、做善事
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心倡導,形成一種風氣,每個人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的點滴付出,換得更多人的幸福,讓這個世界充滿愛和溫暖。一是慰問福利院兒童。二是慰問敬老院老人。從2013年7月6日開始,每年志工團隊都到公司附近的兩家敬老院進行了慰問,給老人唱歌的唱歌,按摩的按摩,聊天的聊天,讓老人在敬老院也能感受到家人一樣的關懷。三是開展凈街活動。通過定期組織人員對社區環境的清掃,不僅要讓公司里的員工生活在綠色環境中,更要將愛傳出去,讓周圍的人也生活在綠色、清潔的環境中,感恩回饋社會。四是開展中秋慰問。從2013年9月17日開始,張總每年帶領致善社代表組成慰問團,分別給杭州灣福利院、長河敬老院、環衛所、消防中隊、鎮殘聯等地送去了節日的問候與關懷。五是助力公共事業。2013年,公司購買了近20萬元的環保垃圾箱捐贈給長河鎮政府,用于建成區街道的環境衛生,2014年4月,在政府發出的“五水共治”的號召下,公司更是捐款228W助力政府進行水環境的整治。
(六)開展志工拓展行動,提高員工歸屬感和幸福感
在慈善公益的基礎上,公司號召員工參加志愿行動,強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也讓員工切實展現自身的風貌。目前已有250多人加入了公司志工團隊。一是成立幸福午餐服務隊。自2013年11月28日開始,幸福午餐服務隊每天針對食堂的就餐環境進行改善,擦地、擦桌子等等,就只為讓全體家人在干凈、整潔的環境中就餐。使全體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覺維護餐廳衛生。二是成立幸福小區服務隊。自2013年12月22日開始,每兩個月幸福小區服務隊對幸福小區、幸福餐廳進行5S清潔活動。引導全體員工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三是成立好媳婦志工善愛隊。自2014年3月25日,公司成立了由公司女職工、職工家屬組成的好媳婦志工善愛隊。她們利用業余時間為公司員工提供志愿服務,活動自開展以來,受到家人的一致好評。四是成立愛心車隊。在公司的倡導下,由公司員工自愿組建了員工愛心車隊。主要是針對在春節期間或者平時節假日,員工回家或者回公司交通不便,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困難。根據員工的需要,公司會安排愛心車隊成員進行接送。 目前,已有37人加入了愛心車隊。
(七)開設人文記錄項目,激發當事者的內心認同和自豪感
將“幸福企業”建設中涌現的各種觀念、行為通過文本、錄像等多種方式加以記錄,及時加以傳播,通過宣傳增加影響力。過宣傳欄向全體家人傳遞正能量,傳播真善美。通過定期對宣傳欄內容的更換,讓員工家人了解到公司內部最新的家文化活動動態。
(八)推行敦倫盡分思想,建立新型勞動關系
每一個人在這個社會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無論是在社會家庭還是在自己工作的公司,人人都應該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尤其在一個企業大家庭中,每個人把自己對公司、對部門、對工作的一份熱愛化作一份敦倫盡分,用恭敬心、感恩心以及盡職盡責的心去完成好每一項工作。企業成為員工和企業主的命運共同體,雙方的價值在這個平臺上以相互支撐、互相激勵的方式永續向前,不斷強化。這是所有活動的落腳點。在員工和企業實現統一價值觀上的充分互信,激發出企業和個人全新的風貌,進入良性互動的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