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分享特輯丨幸福就是對欲望的控制
發布時間:2020-04-22 15:06:00 來源:興瑞科技編輯 原創:張忠良我們在前面講過,擁有感恩之心,反省之心就能提升并凈化我們的心靈,但提升心性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抑制自身的欲望。
|貪嗔癡
佛教講“貪嗔癡”是人生三毒,會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是萬惡之根源。
貪是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會心不甘,情不愿。
嗔是對逆的境界生嗔恨,一旦不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癡是指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我們試想一下,我們心中的“貪嗔癡”有多少?尤其在順境時,更容易放松警惕。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在我剛開始創業時,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目標和動力是如何將每天賺取1萬,實現每天賺10萬,20萬,50萬甚至更高的目標。今天回想起來,當時的動機或許讓我工作得更有動力,但因為沒有大義名分,沒有更深層次地思考,內心有的只是貪欲和攀比心,所以除了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以外,根本不明白賺更多錢的目的是什么?也沒有想過企業發展的根本,是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的雙幸福,并需要將為社會做貢獻放在第一位。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我們的產品被芯片所替代,在當時,我的內心一直煩惱不斷,并產生一種無力感。
我要無比感恩稻盛老師,讓我找到了經營的力量,讓我明白經營事業需要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需要追求以樹立光明正大,并符合大義名分,崇高的事業為目的。在《道德經》第九章講到“持而盈之,不如其己”。告訴我們:欲望永無止境,當一個欲望被滿足時就會產生下一個欲望。實現欲望的過程就是一個招致無窮煩惱的過程,也會招來損己的事情。“滿招損,謙受益”,唯有控制自身的欲望,我們的心性才會凈化并獲得提高。
|什么是幸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告訴我們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對欲望的控制,攀比心的日減,感恩心的日增”。稻盛老師對于人的欲望,引用了釋迦牟尼佛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形容人的貪欲,描繪人如何沉溺于欲望的情景。我覺得非常好,故事稍稍有點長,我想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這個故事描述了利令智昏的人類實相,赤裸裸地反映了人類的本性。進一步告訴我們提高心性的過程就是不斷消除貪欲的過程。真正追求幸福就需要控制過度的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