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分享特輯丨人生需時時“有意注意”
發布時間:2020-03-09 11:17:00 來源:興瑞科技編輯 原創:張忠良在開發新產品時,我們就需要時時進行“有意注意”,否則很難實現完美主義的狀態。我們要追求確立新產品的毛利水平,就需要思考采購材料的成本,分析生產工藝的效率,確保零缺陷的品質,追求客戶所期望的或超越客戶所期望的需求。對于開發團隊及相關部門,需要一起研究討論每一項細節,思考具體執行時可能存在的風險,時時“有意注意”,就不會遺漏關鍵問題的解決,從而實現我們確立的預定目標。
在挑戰高目標課題時,如果組織的團隊,沒有跳出固有思維的框框,一味延順以往的工作思路,或工作漫不經心,注意力不在關鍵的核心要素上,就很難挑戰成功。這時候,我們或許需要思考調整人員組織結構,或補充有想法的人進來,一定要讓組織的每一位成員對于自己和團隊確立的工作目標,對制造的產品有深切的期盼,有一絲不茍觀察現場的熱情非常重要。我們內心要有強烈的讓“客戶感動”的意愿,在工作中,認真到極致,胸中有強烈追求完美的愿望,這樣就能做到時時“有意注意”,自然新產品的開發就一定會成功。
有意注意在“生活與工作”
我們人生需要培育時時“有意注意”的能力。如果我們都是按照本能的需求開展每日的生活,按照常識性和慣性思維開展重復性的工作,這就無法讓生活增添樂趣,更不會感受到工作的價值。
今天我在陪父親散步時,發現父親走路的姿勢與往常不同,與他進一步溝通中才得知,這幾天父親的腳背有點腫,走起路來有點不舒服。如果我們不進行細致觀察,用心去體會父母的內心狀態,不進行深入溝通,就很難發現父母身上的問題。因為他們寧愿自己默默吃苦,也不愿給孩子增添負擔與麻煩。生活中也一樣,與家人一起,一定要站在對方角度,觀察他們的語言和眼神,去體會他們的內心,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自然家庭會更加和諧。
在工作中,我們也需要集中注意力于當下的姿態,將注意力集中在設備,材料,產品的狀態中,集中在上下工序的鏈接上,養成有意注意的習慣,抓住事物的本質核心,在生產、效率改善、品質確保等問題上,都能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判斷,讓設備和產品在高速運作的環境下,和諧順暢。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敦倫盡分”,時時有意注意,時時盡心盡職,把本分工作做到極致,才能創造工作的價值,感受勞動的意義。
我們在與部下溝通時,一定要用心聆聽部下的意見和訴求,集中注意力,從內心感受到問題現場的狀態非常重要。不能隨便在走廊或作業區域聽報告,輕率做出承諾與決定。在非正式場合下作出的承諾與決定,往往是隨便的不成熟的,如果做不到,還會引起部下的不滿。作為領導者,一定要深思熟慮,并系統性,多維度和多層次分析基礎上,確立最合理的方案。而不能解決了這個問題,卻引起另一個問題的不滿。因此,領導者在決策上也需要時時“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就好比一個錐子,錐子能將力量集中在它尖端的一點上,從而有效達到目的。其特點就是“集中力”。我們克服困難,或挑戰一個新的課題,開發一個新產品,就需要將自己打造成像錐子一樣進行發力,把全部力量集中在一個關鍵點上。這里的“集中力”來自于我們實現目標的熱情與愿力,更來自于解決問題中思考的強度、深度等。
如我們每年都有重大策略性課題或專案,有些部門完成得非常好,超越了預期的業績,但有些部門完成得并不如意。這里我們需要“在相撲臺正中央發力”,也就是按照計劃和要求,一開始就重視努力之外,還要看我們完成目標的愿力和對于各種問題可能發生的思考程度,對于每個細節想實現的目標更具挑戰性,實現目標的可能風險點充分思考清楚,并有預案,在執行時時常“有意注意”,步步為贏,自然我們的策略性專案的成果會實現預定的目標。
我們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強烈的愿望,認真地思考是起點。這種愿望和思考強烈的程度,持續的長度,以及在實現過程中貫徹的認真程度,養成“有意注意”的習慣,是我們一切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