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分享特輯丨工作現場有“神靈”
發布時間:2020-03-08 11:04:00 來源:興瑞科技編輯 原創:張忠良
前言:
我們在攻關某一個項目,或在改善某一品質,某一效率時,往往歷經各種實驗和不斷求證卻仍得不到滿意的效果,在不斷碰壁的過程,感覺就像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開始絕望。我們以為自己已經盡到了責任,然而稻盛老師告訴我們“當認為絕望時,事情才剛剛開始”。我們需要持續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分析和完善之前的方案和路徑,當我們重新在現場審視情況,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時,我們的靈感就會出來。這就是稻盛老師講的“現場有神靈”。
貫徹現場主義
面對此次疫情,關于項目、產品、交貨等問題,我們更多需要與客戶進行面對面或通過郵件、電話,非常認真的與客戶確認清楚,不能以一貫的思維一貫的標準自己輕易作出判斷。很多事情,在沒有與當事人面對面充分溝通,也沒有傾聽其真實的意愿和期望,沒有真正理解對方內心的訴求,而做出的簡單判斷,都是形成溝通障礙,影響效率和工作氛圍的最大因素。這時候,心與心的溝通就是我們所說的“現場”,一定需要彼此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做出正確的判斷非常重要。
對產品開發和制造,更需要在現場辦公,依據實際情況來做出正確、具體的判斷。如產品設計部門,需要與模具部門、工藝部門以及制造生產的技術部門進行充分溝通,在三方都充分理解客戶的需求基礎上,確立共同的目標:品質目標、成本目標、效率目標、交期目標等。在現場與大家一起統一思想,往往原本認為不可能的目標,通過大家智慧的不斷碰撞,討論的深入和細化,反而會獲得更多新的好的提案,實現超乎預計的更高的目標,這就是“現場有神靈”。
祈獲現場神靈的幫助
現場會讓我們把所有的要素進行重新過濾,讓我們更近距離站在客戶的立場,以共同追求的目標為導向,確立結果的預定。以真誠、謙虛的目光進行一一審視,這樣就能觸及到“神的智慧”。2020年伊始,我們提出了“不會生產不良品”的品質理念。這不僅僅需要全體員工有強烈的品質意識,還要讓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來杜絕品質問題的發生。品質問題不應該發生,品質問題的發生往往是因為我們心靈有瑕疵,因此我們需要敬畏材料,敬畏設備,敬畏產品,敬畏客戶,從心底徹底消除不良品的意識。這個能量來自于我們強烈的使命感和堅定的目標,更是來自于因果法則的力量。如產品設計階段,原本我們更多只是考慮完成任務或確保交樣合格就行,但今天追求完美和零缺陷的強烈意識支配著我們工作的目標,讓我們對于每一個細節,如何確保不發生品質問題,落實到每一個環節。在追求每一個細節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原本看不到的問題,如今都一一清楚呈現出來了。這就是在你心凈,心純時,問題的本質和真相就能暴露出來,看到問題,自然就能解決問題。這就是“現場的神靈”在幫助你。
在安排生產計劃和交付中,在庫存周轉改善的課題上,如果我們沒有確立高目標的意識,很多問題都是無法看得到,因為心里總是覺得這些問題的發生都是合理的,是理所當然的。一旦確立了高目標,這個高目標就會成為動力,逼著你進入現場進行思考、分析、討論。當你在現場看到很多原材料和半成品因為呆滯時間過長而喪失它們原本應該發揮的價值而成為次品和報廢品時,產品內心的“呼喚聲”呼喚出我們內心的良知,讓我們開始對所有的要素進行重新梳理,打破很多常識性思考,通過在現場對每一種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周轉等做出最佳的流動安排,同時不放過輔助材料和易耗品,嚴格落實“即用即買”的思想。
答案永遠在現場
圍繞最快的流動性,從源頭解決課題,顛覆我們以往的思想,更加注重細節,提前對設備、模具、治具等進行徹底的保養,而不是等壞了再修理,提前做好物流的準備工作,確保整個系統,包括供應商都確保100%的配合并按照要求精準落實到位。我們會發現,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員工與設備、設備與材料的互動也變得更加和諧。哪怕有一點點異常,我們都能清晰地感應到,并馬上做出決策判斷。
稻盛老師說:“答案永遠在現場”,但是要從現場獲得答案,首先必須對工作有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熱情,有想要解決問題的深切期待。同時,必須親臨現場,用眼睛去凝視,用耳朵去傾聽,用心靈去貼近。這樣,就能聽到產品發出的聲音,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就能得到神靈的出手相助。
我們執著的信念與敏銳的觀察,可以使無生命的現場與產品變得富有生命力,變得和諧與協調,一切向著更好的方向進行流動,實現工作和產品達到完美無缺的境界。這就是“物應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