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良說稻丨經營的道德規范和會計的原則
發布時間:2019-12-25 15:16:00 來源:興瑞科技編輯 原創:張忠良在經營需要玻璃般透明化這章中,稻盛和夫老師不斷告誡我們透明化與經營哲學的關系,透明化與企業經營者道德規范的要求。
“我賺到的錢哪里去了?”這句話是我們《實學》分享中第一章的第一小節,讓我們深深去思考一個問題:企業作為經營來說,賺錢是根本。如何賺?賺到的錢以什么形式擁有呢?稻盛老師告訴我們,他的會計學的基本原則就是確保所賺的利潤需要遵循“一一對應”,需要能看到現金的利潤。這點需要讓我們經營者深思!
我們經營是否真正賺錢,如財務上是有盈利,但實際可能是應收款,庫存,設備等,但這些應收款能否一一對應獲得以現金形式在規定時間收回嗎?我們的庫存能否在短期成為可以回收的現金,并不貶值。這些我們使用的設備價值是否與賬面一致,并可以遠遠不斷的實現基于折舊基礎上創造我們確立目標的價值,并轉化為我們可以獲得的現金。
我們所謂的年度凈利潤加上年度經營的所有折舊是否大于或等于當年增加的現金流,這就是經營的基本目標和要求,并為之思考和改善經營的方方面面。很多時候我們為了銷售增加,但放棄資金按期和保質收回的權利,最終成為銷售增加了,負債也增加了,經營風險放大了。最終在客戶不誠信基礎上,由于我們有很多應收款在他那里,而作出不得不繼續供貨的策略,讓我們走向經營風險的深淵,被客戶綁架。
稻盛老師說:只有將每一次物品的流動與每一張票據的處理,保持明確的對應,最終歸納的數字才能反映真實。一旦我們稍稍偏離這個“一一對應的原則”,會計就不可能正確反映企業的實際狀況。
在京瓷不僅財務部門的會計票據上遵循“一一對應的原則”,而且在包括接單,發單在內,所有的票據處理,都運用這個原則。正因為如此,企業從小到大遵循“一一對應的原則”,就在發展中管控了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尤其經營的道德風險,會盡可能避免不正當行為的發生。
在很多企業中,即使發生不正當的行為,也會不將它視作問題,輕松放過。因為或大或小大家都有各自的問題,所以即使相互之間覺察到有疑惑,有不正當的行為,也視而不見,放任不管。
如果公司充滿正氣,對壞行為處理非常嚴厲,周圍的人都很清廉,這樣某種行為有不對頭的地方,就馬上會顯得突出,會很快得到必要的處理。但如果公司風氣不正,指出這種不正當行為,反而被大家視為“背叛”,將問題隱瞞。
這是非?膳碌沫h境,一旦大家不直面問題,不講真話,這個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習慣和思維,會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這幾年在興瑞等公司,我感受到正能量,感受到正氣,這是非常好的,也是很重要的,這會讓我們每一個家人斗魂提升中提供強大的力量,并讓工作創造價值成為追求,讓勞動更有意義。
在完善經營道德規范,可以通過評價和審計,更多需要構建反省和自律機制,其根本必須做到與員工們共有經營哲學。并營造尊重公正,正義勝過一切的公司風氣。也必須在這基礎之上,構建“一一對應”這個簡單的原則能被切實遵守,按照確立的會計體系獲得有效的運作。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感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