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寧波興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碼:002937
新聞動態

新聞中心

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 > 企業學習 >

《經營三十四問》|第一章塾生提問之五:如何克服本業與擔任公職的糾葛?

發布時間:2018-05-22 21:28:00 來源:興瑞科技編輯
原創:張忠良  
 
        親愛的家人們,盛和塾的同修們,今天我們學習“塾生提問之五”如何克服本業與擔任公職的糾葛?
 
         企業是社會的公器,企業經營的同時,需要為社會和地方作出貢獻。在企業發展不同階段如何分配時間去承擔或參與社會的各項活動,如擔任商會工作,參與人大或政協工作,參與民間公益性組織等,今天的學習,讓我們對參與社會活動有一個正確的思考。
 
        首先我認為企業家的本分就是經營好企業,經營好企業需要確立企業經營的大義名分、確立企業的高收益目標以及保證企業的永續經營。實現企業高目標和永續經營需要建立在確保全體家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這就是身為企業經營者需要思考的核心課題,也是企業經營需要專注的定位。
 
       如果企業家發心去做公益性的各項社會活動,但企業經營得不好,甚至經營得不規范,尤其在財務稅務、安全環保、員工職業健康等的不規范等,就是本末倒置了。企業是社會的公器,企業的健康經營和規范化經營,確保員工的幸福才是企業家最大的社會責任。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如果在發心或念頭上不加以管控,做不到自律,一旦經營順利或政府地方給與更多的榮譽等,我們就會開始變得傲慢,開始追求名利之心。如希望成為人大代表,成為政協代表,成為商會會長等。
 
       參與這些組織,往往并不是企業家事業經營得很順了,有一個正確的發心想去為社會服務、作出貢獻,而是為了滿足自己追求虛榮心、名利心的一種欲望,通過獲取地位和權利來獲得更多的資源或通過違背道德的行為來獲得更多的投機性機會等。
 
       這顆不純粹、利己的心,最終往往會讓企業的本業經營走向下滑,并由于不專注和環境的變化,新的投資很難盈利或持續發展,這些都是需要依賴企業家自身的智慧去把控自己的良知之心。
 
        政府希望企業家在經營好企業的同時,也能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動,來引領社會進步和發展,作為企業家,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地方作出更多的貢獻。但這些美好的心愿,一定是建立在經營好企業的基礎上,只有公司穩健發展,公司擁有良好的效益時,我們才能更好地配合政府,為社會做出貢獻,我想這也是政府想要看到的。對此,我們必須想清楚和明白,不能一味地追求名上的欲望或者為了面子工程而忽略本質問題。
 
       如果我們有一份真心,同時企業也經營得順利,并有利他之心的強烈意愿,理解人生的價值創造,在首先確保企業的員工幸福時,可以基于夢想和能力開展力所能及的公益性活動。這也是為企業和員工積累福報的好事。
 
      在時間上,也需要合理分配,要合理安排好公司內部的各項經營活動的正常安排下,同時,保有主次和先后之分。例如,我之前擔任人大代表一職,但由于我經常因為經營抽不開身,在連任兩屆代表的過程中,很多活動和會議經常請假,感受到欠了很多人情。因此在第三屆換屆之際,我毅然作出了不參與選舉人大代表的決定。
 
       在做公益事業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管控好時間和明確公益性活動的目的,能否保持一顆初發心和真誠心,不為名利和欲望所驅非常重要。哪怕政府給與榮譽,也需要理解榮譽背后的本質仍是你確立這份公益事業的初發心,而不是榮譽本身。
 
       如我2007年設立的慈溪市百歲老人榮譽金活動,其最初的目的希望我爸爸媽媽健康長壽,同時希望社會老人獲得更多的關愛和尊重,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慈溪市的幸福家庭越來越多。至今為止,我一直保持著這份初心,并在這項活動中,我們的家人參與度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將成為百歲家庭作為他們的目標,立志要讓父母親健康長壽,讓自己的家庭幸福和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身心靈也獲得了成長,自然我們自己的收獲是最大的。
 
      稻盛老師告訴我們:作為經營者,無論如何還是應該堅持“事業優先”的做法,并希望經營者能將“有事業才有公益”這句話銘記在心。“有事業才有公益”,讓我們思考只有基于事業的進步才可以開展更多公益性活動,事業的成功就是造福員工的幸福,本身就是公益。
 
      讓我們經營者做好敦倫盡分之責任,立足事業,給予能力和發心參與社會公益性活動,推進社會進步與發展吧。
 
 

返回
国产乱码午夜福利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