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三十四問》|如何培養有共同哲學觀的年輕人才
發布時間:2018-06-17 21:10:00 來源:興瑞科技編輯原創:張忠良
親愛的家人們,盛和塾的同修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塾生提問之四”如何培養有共同哲學觀的青年人才?
企業經營的追求是永續發展,如日本有百年,千年企業。企業經營歷史越長,就越需要構建高齡干部與年輕干部接班的機制,這就需要規劃年輕干部成長問題,這是自然規律。
企業要確保永續成長和發展,人才梯隊是關鍵,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引進符合戰略需求的人才,并確保內部的組織能力始終充滿活力和創新。企業的發展需要不斷注入“新鮮”的能量,讓成熟的事業和新事業不斷交替互為成長中獲得更好的發展,不斷延續企業的生命力。
為此,往往會出現如何培養年輕人成長,如何讓年輕人哲學共有的煩惱。年輕人在崗位是主力,如何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時,開展教育訓練,培養他們能力的成長,使他們同樣有愿力和使命,去承擔企業未來的發展,這又是一個重大課題。
今天的學習,面對公司各事業板塊,對于盛和塾的企業都是值得思考和開展討論的,并如何立足于年輕人的哲學觀統一,共同成就確立的愿景和夢想,稻盛老師的回答給與我們更多的思考和啟迪。
在踐行經營哲學的企業,我們需要立足以“愛,真誠,和諧”為根基的企業文化。作為經營者,自身需要嚴格要求,在“真信,真學,真干”中落實經營哲學,把哲學成為人生和事業的原點。以此去影響經營團隊,確立共同的思維方式,熱愛哲學,踐行哲學。
企業的發展,始終需要規劃和落實組織的培養,尤其是年輕的團隊,讓他們認同和擁有哲學作為思維方式非常重要。我們往往給予成熟的事業需要年富力強的年輕人承擔一線和重要崗位開展工作,對于需要創新的新事業更是需要年輕人的參與和賦予重任。
我們身為經營者和年長的干部需要帶頭,用哲學賦能,開展生命的新征程,為年輕人做好表率。無論家族企業,還是職業化的大家庭,都需要任人唯賢,對于有品德,高尚人格的年輕人,都需要大膽的任用,讓勤奮有貢獻的人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以此構建公平的用人體制非常重要。
同時,對于經營者家屬身邊的人,能力同樣可以培養,但在人格上需要更高的要求,以消除周邊年輕人的顧慮。這點從公司去家族化經營至今,是我堅守的用人原則,讓真正有能力的年輕人獲得公平的成長機會。
企業發展,做好人才規劃非常重要,一般都是需要每5年作為培養的階段成果,讓年輕干部看到未來自身發展的成長路徑,有利于穩定并投入到哲學的學習。在能力上,我也充分理解和非常認可稻盛老師在京瓷的人才培養計劃。厚德優先,能力是可以在工作和學習中獲得成長。
能力的成長需要鼓勵,并給予更多具體的機會中去磨煉。而不是看到不足就顧慮,產生用人的消極心態。以真誠之心鼓勵部下,并自身做到“君親師”的表率,為年輕人的成長注入活力非常重要。能力可以來自于每天勤奮工作中,總結反省中去積累,也可以通過教育培訓去獲得。作為老干部的其中一份責任就是培養年輕的干部,這點非常重要。
在企業經營中,我們很多時候往往會更多想到干部的價值。但我們一定要明白,企業真正創造具體價值的都是在一線的員工和年輕一線的基層干部。中高層的干部在戰略等關鍵經營課題中需要不斷確立具體目標,思考和落實宏觀和微觀問題,并引領組織實現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的目標,這是我們的價值。但一切目標的實現都是立足于全體員工的努力。
為此,如何讓基層員工與我們中高層干部一致,共同確立哲學觀非常重要。我們中高層干部首先需要把哲學觀成為自身正確的思維方式,時時落實在經營中,去影響基層年輕干部的思想和行為。我們通過經營問題的分析,如何用哲學和實學的案例開展討論,讓年輕人充滿斗魂,熱愛哲學,并時時以“作為人,何謂正確”為出發點開展思考,這是一項持續的人心工程。
唯有經營者自身做到了,老干部做到了,中高層干部做到了,自然會滲透到經營的方方面面,更多去影響基層的干部,讓哲學共有成為組織共同追求的目標。這幾年我們興瑞在陳總的力行下,我欣喜地看到基層年輕干部都在為成為自燃型的人生而轉變,也充分體現出哲學的力量,讓經營持續走向高目標。
我們思考,今天的京瓷已經成為收入1兆日元的大企業,在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仍然維持高利潤。這與京瓷人哲學共有息息相關,尤其是年輕人作為基層的生力軍,發揮著重大的價值。在京瓷不主張裁員,裁員確實有很大的負面隱患。但經濟不景氣時,我們如何與員工溝通,如何放下架子,圍繞經營開展更多投入現場工作非常重要。同樣,對于哲學不認可,并不努力工作的員工,我們可以讓他去找自己想要的歸宿。
在經營景氣和不景氣時,我們都需要回歸到經營的原點,牢牢控制經費,控制間接費用,將自己一路學到的經營哲學拿出來與部下和員工分享,告訴員工,唯有對哲學觀“真信,真學,真干”才會突破思想瓶頸,引領經營的持續改善,成就高收益。
今天我從更多維度與大家分享哲學觀統一的重要性,讓經營者和干部的哲學思想去影響和幫助年輕人擁有人生和事業正確的思維方式,讓我們在踐行哲學的道路上,構建“愛,真誠,和諧”的家文化,在哲學賦能中,共享經營的快樂。感恩!